站在巨人的肩上-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
BGM:春茶的BEST ALBUM
這是一本Eammon Butler的作品。他是一位經濟學家,也是亞當·斯密研究所的創辦人。而且他還有其它的著作,如《四千年通脹史》。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發現這本《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》(Adam Smith:A Primer)的時候不是一般高興。
這個中文書名是會有點嚇人,可是從英文書名中的primer就可以知道其實不是那些難懂到極致的巨著。我本來就是經濟學生所以讀起來會比較輕鬆,有些位置會是溫故知新的感覺。一般人讀的時候要記住不要skip掉導論,引言解釋了一些基礎利論哦。
然後我記得在IG有答應過大家會好好地詳盡寫一寫這本小書的,所以現在就開始吧。作為亞當·斯密的小迷妹,我是不會放軟手腳的。
如我在IG提及過這只是一本113頁多的小書,放進公事包內一天多內看完也絕對無負擔的那種。可是千萬不要把他想成看了等於沒看的入門書,他是用字非常的簡明扼要,且節奏非常好掌握。邊讀邊寫筆記也不會覺得斷斷續續,對有意了解經濟學和亞當·斯密的人來說非常好。
中心思想 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
這一點主要是在導論的部分和第一章所談及的 (所以再說一次不要跳掉導論) 。引言中對亞當·斯密的介紹是「道德哲學家」,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介紹。因為一如蓋文·甘迺迪(Gavin Kennedy) 所說,亞當·斯密的兩部巨著:《道德情操論》和《國富論》,是社會科學和哲學作品多於經濟學的作品。亞當·斯密所想研究的是當年眾多的社會不公問題、對重商主義的批評 (感謝斯密!!!!) ,還有如何分配財產。
那這「重商主義」到底是甚麼呢? 就是根據一個國家的金銀儲備來衡量其財富,從外國進口是有害無利。因為這樣就要把黃金給出去,而相反出口東西就是好事。貿易只對賣方有利,一個國家要愈來愈富有,只能讓其他國家變窮。然後為了達致這效果就出現了進口稅、出口補貼,和對國內工業給予保護甚至壟斷地位。(覺不覺得很像某 Donald Trump) 。而亞當就提出了沿用至今的GDP概念—國家財富是生產和商業的總和,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是肯定會増加財富。而當人在交換和貿易中找到和他人共存的方法,就會和諧。自由和私利可以自動創造秩序。 (後世常說的「看不見的手」)
國富論 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
這是書中篇幅最長的一章,第三章是在一章內一口氣介紹了 全五卷的《國富論》。五卷包括是生產和交換、資本累積、經濟制度史、經濟理論和政策,還有政府的角色。亞當·斯密提出商業監管會適得其反,並提出GDP的概念來顛覆重商主義。指出GDP最大化不應是限制勞動力而是解放勞動力,支持勞動人口流動。
在第一卷中,主要聚焦勞工分工和專業化,而提升效率。專業化在公司內;行業間甚至國與國之間都可以實行,進而達至「擴大到最底層人群的富裕」。而在專業化下就會推動高品的交換,在市場大小適宜下,財富就可以由文易雙方所創。在這樣的背景下亞當·斯密展開了對商品價格、生產三要素等的討論。
第二卷是資本的累積,資本是經濟發展的必需品,以創造資本增長的循環。金錢放著沒用沒價值,是死資本。在銀行業和貿易下才為金錢創造出其價值。斯密認為消費者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成果會減少個人的資本。亦即個人對資本維護和未來擴張的盈餘。所以在過量的消費下,就不是創造循環,而是放棄掉未來的增長和生產能力。第三卷就是制度史。第四和第五章是討論政府的角色,需先點明亞當·斯密不是自由放任主義的擁護者。在這兩章中,他主要批評政府干預主義和重商主義,還有政府在徵稅和公共基建上的角色。「有一種責任,君主完全不用負擔,其實世界上無人聰明到能擔當此任。這個責任是監管個人的產業,並指導其用到社會最有利的地方去。」,「任何制度如果試圖把資源引導到特定領域,那麼,實際上他都會破壞想要推動的宏大目標。」
道德情操論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
《道德情操論》是亞當·斯密的第一本著作,當年的反響也很大但後世比較不出名,而且行文一點都不容易讀 (第一手體驗,真的很辛苦...)。不難想像在這本書的中的內容也在相比下顯得不怎樣。我個人比較推薦 Russ Roaberts 的作品 ,因為那本是專談這本令人望而卻步的好書
感想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思想解讀 讀書心得 亞當·斯密亞當·斯密
這本書一如其他概論書一樣有其強弱之處,畢竟才一本一百多頁的書中總結亞當·斯密的兩本巨著不易。作者還要把一些後人整理的講義等到算進就更不好辨了,可是這一本我覺得是真做得不錯。用字上也不會猛堆很多很專業的名詞,令對經濟學不太行的人也讀得沒那麼苦。
我一邊讀一邊想,要是亞當·斯密老人家穿越了來現在,看著還是不公還是有一個Donald Trump會不會氣死?然後他又會怎樣看今日的經濟架構呢? 聽到大家這些年來的誤解又會有多無奈呢? 畢竟現在他很多的概念都被嚴重扭曲掉,成為人們做出違背原意的行為的藉口...
留言
發佈留言